收藏成功!

登录取消

辩证看中职招生“拉大网开小船”

2016-08-26广西日报

  据《南国早报》报道,今年南宁一些中职学校出现怪事:不少学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去报到,却被校方拒之门外,甚至有的学生交完学费后,学校也不给注册和安排宿舍。多所学校回应称,今年招生火爆程度超乎预期,校方已无力接纳更多学生。所幸的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干预下,相关学校所有要求入学的学生,已全部安排注册入学。

  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一些学校为了确保招满学生,采用了“广种薄收”的策略,即大量发放入学通知书。比如广西工商学校本来床位只有900个,却对外发放了2000多份通知书,导致报名人数超过录取人数,最终只能将后到者拒之门外。这就好比渔民开小船出海捕鱼,撒大网捕来一大群鱼,船舱装不下了。

  中职招生“拉大网开小船”当然尴尬,但也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中职学校近年来招生一直是个大难题,今年从“冷门”变“热门”,折射了学生求学观念的变化——读中职不再等同于“没出息”“成绩差”“待遇低”。随着社会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扩大,中职毕业生成了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有关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达96.3%,超过90%的学生在城镇就业。

  当前,国家提倡重振“工匠精神”,社会需要高精尖的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正是培养工匠、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职业教育的“走红”,意味着大量优质生源的集结。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实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从这个角度看,中职学校报名“爆仓”对于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件好事。

  当然,入学通知书是一种契约,是以书面的方式对学生入学资格的确认,先发通知书,再毁约,显得极不诚信。并且,中职学校以多发通知书的方式来对冲招生风险,是将学校的风险转稼给了学生,学校保证了生源,但学生却可能因此失去上学的机会,对学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也是应该避免的。

  避免这种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各校的招生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各学校要正确判断形势变化,在发通知书的时候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容纳能力,避免产生“一个萝卜几个坑”的混乱局面;对于因超发通知书而接纳不了的学生,要做好调剂和解释工作,确保每一个被录取的学生都有学可上。

相关阅读

中国教育在线

Copyright©2020 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