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成功!

登录取消

舆情周报:“黄冈神话”终结

2015-04-13中国教育在线

  近日,高考名校黄冈中学因十余年未出省状元被指高中教育神话破灭,带来舆论热议。对于黄冈中学"衰落",你投什么票?


 

  根据中国教育舆情监测系统显示,本周(4月6日-4月10日)"黄冈中学'衰落'"的话题成为教育热点舆论。围绕相关新闻设置的舆情,正面信息占19.86 %,负面信息占15.93%,中性信息64.22%。其中,信息来源方面,新闻的信息来源以42.46%排于第一位。

 

媒体"唱衰",黄冈淡定回应

 

  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但随着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黄冈中学的优势渐失。统计称,1999年后黄冈中学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以后再也没有拿到过国际奥赛奖牌,截止到2013年的近十年,黄冈文理科600分以上的有8503人,仅占全省12.1%,与人口比大致持平。遂有声音称,"黄冈神话"破灭了。(4月6日《长江商报》)

  本周,"黄冈中学跌落神坛"的新闻一经媒体发布,迅速地得到舆论的关注。围绕此转变的原因,网友们进行热议,舆论的立场不一,对此的争议很大。

  面对"黄冈神话不再"的论调,黄冈中学表现得很冷静,并没有急于反驳,原校长刘祥仅以"我们好不容易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想喘口气,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回应

 

 

事件关注度分析

 

舆情周报:“黄冈神话”终结

 

信息来源Top10

舆情周报:“黄冈神话”终结
 


 

 

对于"黄冈教育跌下神坛" 多数网友持中立态度

 

 

  近年来,关于衡水中学的争议,一直没有少过,同样的,上世纪90年代,湖北黄冈中学曾被誉为高中教育"神话",高升学率、高获奖率给这座位于鄂东大别山区的城市带来无尽的荣耀,老校区150亩的校园成为热门旅游景点,无数人前来取经。黄冈中学不再辉煌的新闻一经报道,舆论迅速地哗然。从中国教育舆情系统的数据可以看到,此新闻发布以后,大家对此的负面舆论并不大,占舆论的15.93%,正面立场以19.86%略胜出,大多数网友对此的看法持中立态度。为何大多数网友持中立的态度呢?其中的原因主要是观点的争议很大,许多网友选择中立。

  从言论的内容来看,起初,"黄冈教育跌下神坛"的诱因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媒体剖析四大原因:其一,"黄冈模式"的底色是应试教育和题海战术,这与高考改革的总体思路相悖;其二,2004年各省就已开始分批试点新课程标准改革,但湖北省直到2009年才列入第六批试点;其三,黄冈中学曾精于对高考全国卷的研究,甚至直接参与阅卷和命题,但分省命题让它失去了话语权;其四,奥赛成绩与高考脱钩直接削弱了黄冈中学的影响力。同时,媒体在报道时,将它的"没落"与发达地区学校的"崛起"对应,认为是人才流失导致学校衰败。

  舆论围绕此进行"站队"热议,其中一部分舆论对黄冈中学的"没落"感到惋惜,还有的希望黄冈中学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还有一些舆论大V认为,黄冈中学根本就没有"没落",而是从以前的畸形状态逐渐回归正常,并以此认为,黄冈中学是中国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型为素质教育的模范,这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但也有观点认为,先别急着为黄冈中学的"没落"叫好,经济发展不均的情况下如何均衡教育发展更值得深思。话题逐渐地发散,多维度地探讨。

 


 

担忧派

黄冈中学没落 穷孩子失去模范

作者:城外人32

  黄冈中学的没落,也许有人会窃喜:这是素质教育的胜利,单凭刻苦学习已经不克不及 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了。我却有些担忧那些穷孩子的未来。黄冈中学的优势消失,一方面因为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另一方面跟经济有关,黄冈的GDP一直处于湖北下游水平,学校缺钱硬件软件跟不上,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用钱不只能抢走优秀的师资力量,也能夺走优质生源,这样一来,黄冈中学光环不再也无独有偶。

人民日报刊文评黄冈神校不再:当地振兴品牌计划更令人担忧  

作者:姜泓冰

  如果单论状元出产率,也许黄冈中学已不再神奇。但对于这所所谓"走下神坛"的名校,我们究竟是应该报以叹息,还是欢呼?倒是当地政府的"振兴品牌计划"更令人担忧。振兴者,不过是制定"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等指标,然后使用行政、财政办法,制造神话——办学从此便不再是学校和教育的事。

  如果仍惯用"GDP"式的指标来看教育、管教育、膜拜"神校",教育改革之路,创新强国之求,恐怕都会是舍本逐末,此路不通。

 

点赞和担忧并存派

名校"神话"褪色未必是坏事

作者:王聃 来源:长江日报

  称黄冈中学开始走下"神坛",并不是那么地准确。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从那个曾经看似不可触摸的"牛校",正在回归为一所正常的中学。这样的回归,无论是围观者还是黄冈中学本身,都应该坦然接受。"黄冈神话"可能已经不再,但"黄冈模式"短期内却不会轻易消失。因为打造超级中学,一直都是某些地方教育管理者的诉求,尤其是在那些非省会的城市。譬如正在引发关注的"衡水二中现象"。

不要以功利标准看待"黄冈神话不再"

作者:易艳刚 来源:新华网

  那些欢呼"黄冈中学不再辉煌是一件好事"的人,其实并没有看清我们当前的教育格局正面临的严重危机。试想,如果连黄冈中学这样有几十年深厚积淀的"超级牛校",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变成教育资源分配中的相对弱势群体,其他普通中学的处境想必更艰难。

  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现实是,黄冈中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家庭贫困,他们过去只需要勤学苦读就有可能实现命运的"逆袭"。但在如今,这种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概率越来越小,贫寒子弟已经越来越难以挤进"尖子生"序列。

  事实上,曾靠"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帮"而闻名全国的黄冈中学,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转型。如今黄冈中学很少出省状元,但整体实力没有下降,素质教育的成色更足,正是转型和改革的结果。反倒是一些片面追求高考政绩、追求高考状元等指标的高中,走上了黄冈中学几十年前的老路——比如,有人比较黄冈中学和衡水中学的学生作息安排发现,后者的学习强度其实比前者还要高。

提醒派

我们潜意识里还在以"状元"定"辉煌"

来源: 扬子晚报网

  正如此前用状元多来神话黄冈中学不靠谱一样,如今用"近14年来未出过省状元"证明"湖北黄冈中学辉煌不再"更不靠谱。教育是一种培育人才、铸造灵魂的事业,是为了培育人才,而不是制造学习机器和考试工具。

  帝国良民:如果说黄冈中学的教育教学是应试,那么如今它的没落,绝不代表中国基础教育就健康发展了。请问在当地,谁把祛魅后的黄冈中学当做"胜利"看呢?包括今天的我们,幸灾乐祸之间,不还是把"状元"、"升学率"等当做评价新黄冈中学的"度量衡"吗?

乡村超级中学不代表教育强大

作者:熊丙奇

  黄冈中学根本就没有"没落",而是从以前的畸形状态逐渐回归正常。超级中学"神话"的破灭,对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件好事。对于黄冈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舆论的态度一直很纠结。媒体在报道时,就把它的"没落"与发达地区学校的"崛起"对应,认为是人才流失导致学校衰败。呼吁重视乡村教育没有错,但以乡村超级中学的"没落"说事,是逻辑混乱,难道一个省在某个乡村地区有一所超级中学就能说明这个省的乡村教育很强吗?当然,要让舆论摆脱纠结,必须改革高考升学制度和评价体系。

 

  从这哗然的舆论中,小编发现黄冈中学校长刘祥的舆情应对不可谓不精彩。面对"黄冈神话不再"的论调,黄冈中学似乎并不急于反驳,黄冈中学校长刘祥仅以"我们好不容易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想喘口气,静下心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回应。这样的回应,让媒体和公众缓过来慢慢地回味,这一回味反而发现黄冈中学的主动改变和新的优势,逆袭为越来越多的人为黄冈中学点赞了。比如,通过校长的回应,阆中汤勇的微博写到,"黄冈中学能从高考改革和新课标改革中,认清自己办学方向,做有良知的教育,不再唯升学率是从,体现了一所名校的责任担当,应点赞!"

 

那些热衷"开分店"的"高考神校"

 

  近期,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在昆明成立,这标志着有"超级中学"之称的衡水中学走出河北省,正式进驻云南。

  这些年,"衡水中学"走出河北,进入云南、山东、贵州等省,开设一家家的"分店",还有无数的中学都在渴望成为"衡水中学"。黄冈中学没落了,超级中学还在继续扩张和得到地方中学的追捧。

 

 

总编点评:"黄冈神话"倒下是必然的

 

  教育是百年大计,非常强调传承积淀,好学校不会轻易倒下,如清华,北大,浙大,与讲究短期目标,经营数字的企业等不同。但黄冈倒下了,为什么?值得玩味。

  表面原因是复杂的,但也清楚,第一,他那一招大家学会了;第二,区位不好,留不住人才,好老师都被挖走了,比如到武汉,北京;第三,跟着的就是好学生也就不去了,甚至留不住了。倒下,就成为必然。

  这一切,就是因为我们评价一所中学时,用的尺子是高考与分数,这时,学校就变成了一个企业,有明确是数字目标,于是就必然有急功近利,就必然有各种惨烈的市场化竞争,比如挖老师。有名师就会有好生源,对于黄冈这类没有地理位置优势的学校,很容易被掏空,很容易就倒下了。

  黄冈现象其实在各地都出现过,80年代初北京郊区的牛栏山中学名震北京,但很快老师就被挖进城,牛栏山就倒下了。江苏启东中学曾经如神坛上的学校,北京上海学校都在做"启东卷",启东中学的老师同样被挖走以后,启东中学也呈现颓势。

  因此,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只是想提醒专家、舆论,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在追分数,评价学校的,是社会、是家长。学校与教育都很无奈,就如黄冈中学一样。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陈志文

相关阅读

中国教育在线

Copyright©2020 eol.cn